乙肝的发生是有病毒引起的,虽然不会像流感那样爆发性很强,但是它的传播比较广泛,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隐蔽的传播机制,这样逐个散在发生的方式,在我国也累积了1.2亿的感染者。最近几年来,由于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累积的乙肝感染者己下降到了1亿人以下。
在这部分人当中,有传染性、能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的感染者,称之为“传染源”。
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血液内病毒水平的高低。“大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血液内病毒水平比较高,是最活跃的传染源;隐藏在人群中尚未检查出来的“大三阳”携带者,有潜在的最高传染性。
但并不是所有的乙肝病毒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小三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内有病毒,但复制水平非常低,血清中检查不到乙肝病毒,这样的携带者传染性就比较低。
传染性的大小与血清转氨酶高低无关,具有传染性的是病毒,并不是转氨酶。
传染源传播潜力的大小,还取决于他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及其与他人接触的密切程度。
与携带者的日常接触并不能传染,传染需要一定的途径,主要是血液传递、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当然也包括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我国近年输血管理很严格,输血传播已经十分罕见;当前较常见的是“微量血液接种”,如纹身、纹眉、刮脸、吸毒等,因感染隐匿而不自知。正所谓我们常常会对己知的风险无限放大,而对未知的风险麻木不仁,当我们知到对方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时候,往往会特别忌讳,却不知道其实纹身,理发师的刮胡刀同样也会造成隐匿的传播,这种途征往往会被漠视。
母婴传播曾经是最重要的途径,由于乙肝疫苗的普遍接种,这一途径很大程度已被阻断。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大家一直认为母婴传播就是垂直传播,其实不然。在宫内传播引起的只占10%,怀孕期间在子宫内在胎儿期间被传染的只是10%,不是很高。主要的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作为一个大三阳母亲,孩子出生后被感染性的可能性达到90%—95%,E抗原阴性的乙肝母亲生下的孩子感染几率要比E抗原阳性的低一半,大概45%—40%。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主要因接触被患者血液污染的物体,如“大三阳”的携带者因皮肤擦伤和破损,释放大量乙肝病毒污染环境表面,可长期在体外生存,再由易感者破损的皮肤感染。
性生活中因黏膜损伤而感染。在欧美性接触是成人乙肝病毒传播的最重要途径;在我国乙型肝炎还不能算作一种性病。
看了上述内容的介绍,您对乙肝的传播应该清楚了吧,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哦,当乙肝患者发现自己有乙肝的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救治并在日常饮食上进行控制,避免病情恶化,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治疗的效果远远好于中晚期治疗哦。祝您健康。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