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感染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肝吸虫病传染源,胆管出现局限性的扩张,管壁增厚。大量的虫体可引起阻塞、胆汁滞留,如合并细菌感染可引起胆管炎和胆管肝炎。慢性感染可有大量的结缔纤维组织增生,附近的肝实质可见明显萎缩。胆道分泌糖蛋白的增多,并附着于虫卵表面作为结石核心,起支架和粘附剂作用,促进胆红素钙的沉积,最后导致色素类结石(即肝内多发性结石)的出现。此外,国内外一些资料不断提示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胆管上皮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肝吸虫病常识---【病理改变】
因食入含有囊蚴的鱼而被感染。
肝吸虫病常识---【病因学】
中华分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Cobbold,1875)Looss,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
肝吸虫病常识---【病原学】
积极治疗病人和感染者,是保护人民健康、减少传染源的积极措施。治疗药物目前吡喹酮(Praziquantel)为首选药。
肝吸虫病常识---【治疗措施】
肝吸虫病传染源检获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免疫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病人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
肝吸虫病常识---【诊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