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的副作用为"流感样症状",经过一定的处理即可耐受,而且个体的反应差异很大,暂时白血球与血小板的减少均是可逆的,因而在干扰素的使用中,应注意监测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尿常规,肝功能。
早期不良反应:用药一周内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流感样表现,如发烧、畏寒、身痛、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较轻时可不予治疗,只须适当多喝开水、卧床休息,一般10日左右症状便可消失。
症状重者则须服用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中期不良反应:用药1个月后有的病人会出现消化道症状,皮肤过敏样症状或精神症状,如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眩晕、嗜睡或失眠,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等精神症状。
所以一般消化道反应较轻者,经2-4周可自行缓解,重者则宜服用促消化药。
皮肤过敏者反应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失眠者可服用镇静剂,精神症状较重时则应减药,或停用干扰素。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可以逆转、副反应的轻重每个人并不一样,但作为开处方用药的医生,在使用干扰素前一定要给病人讲明利弊,病人一旦用药,就要有承受不良反应的心理准备。
对于丙型肝炎,目前公认的首选有效治疗药物是干扰素,尤其对急性丙肝的疗效较好,及时应用可防止慢性化发展,而所有的慢性丙肝均应争取干扰素的及时应用。通常给予干扰素300万单位,每周3次,疗程至少3-6个月,最好延长至1年或更长。
近期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率(即转按酶复常和HCV-RNA阴转)为40-50%,加大剂疗效提高有限,而延长疗程则有可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干扰素作为一种免疫促进剂在临床上使用已趋广泛,目前是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的一线药,在肿瘤治疗方面亦起到相应效果。
丙肝治疗副作用?丙肝治疗副作用你了解吗?关于丙肝治疗副作用,在这里为你解答。
延伸阅读:
丙肝治疗用药
保护肝脏药物很多,目前尚无特效药。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保肝药物在肝内经生物转化而排出体外。
如果应用过多的保肝药物,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使肝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所以保肝药物不可滥用,以少用为佳。一般的病人以维生素类药物为主,病情重的可用白蛋白或新鲜血等。
4、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白蛋白及新鲜血或血浆可以改善病人的低蛋白血症,可促进肝细胞……更多>>
丙肝如何治
重型肝炎治疗:丙肝病毒(HCV)若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混合感染,极容易引起重症肝炎。 改善肝功能治疗:可参考有关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条目。
免疫调节剂治疗:可以纠正慢性丙型肝炎出现的免疫功能障碍,促进丙肝病毒的清除和病体的恢复。也可配合应用其他抗病毒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