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指出,产生病毒学应答的7例患者全部进行了肝移植,其中3例患者仍检测不到hc结果发现,治疗后2至13周,共有7例(28%)患者产生病毒学应答。另有9例(36%)患者的病毒负载降低了2log10以上。病毒应答与治疗前病毒负载或疗程不相关。
研究人员治疗了10例因失代偿性肝硬化和15例因肝细胞癌而接受肝移植的患者。80%的参与者为1基因型感染。
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门诊部的monserrat garcia-retortillo博士及其同事检测了25例等待肝移植的hcv-rna阳性肝硬化患者,评价了ifn与rbv联合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据西班牙学者在美国肝脏病研究会(aasld)年会上报道,虽然肝移植后可能复发丙肝病毒(hcv)感染,但一些hcv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能够对干扰素(ifn)和病毒唑(rbv)联合治疗产生病毒学应答。
延伸阅读:
治疗丙肝不光抗病毒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焦健博士的一项临床实验表明,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在影响抗病毒治疗应答状况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治疗方案不光是对抗病毒一个方面,还应着眼于宿主(人体)本身,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增强宿主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清除,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丙种球蛋白能预防丙肝吗?
一般来说,前者作用产生慢,但比较持久;而后者作用产生快,但不持久,多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救急措施。目前丙型肝炎的疫苗在积极研制中,但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可供使用。目前尚没有针对丙型肝炎的高效价的免疫球蛋白,普通丙种球蛋白也不能预防丙型肝炎。此外,应用丙种区球蛋白时还要注意丙型的可能性。 二是特异性高效价的丙种球蛋白等,称为被动免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