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脂肪肝

首页 > 肝病科 > 脂肪肝 > 介绍 > 正文

肝炎患者为何合并脂肪肝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7日

  在肝炎的恢复期,患者食欲显著增加,剩余的热卡即以脂肪的形式蓄积而发生肥胖,继之发生脂肪肝。这与肥胖有一定关系。肥胖者“摄入过多性脂肪肝”发生的真正机制并非食物中热卡偏高,并伴蛋白质及胆碱相对缺乏,若仅给患者高热卡蛋白质及附加胆碱之饮食,并不能使脂肪肝消失,而发生机制与糖代谢紊乱有关。因此肝炎合并脂肪肝亦可能是由于医务人员肝炎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肝治疗,长期大量静注葡萄糖,过分限制活动,给予高热量膳食的结果。

  肝细胞的严重受损,使肝细胞内的脂肪分解与氧化功能降低,结果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亦是脂肪肝的成因。病毒性肝炎时,变性的肝细胞其滑面内质网退化为网状或膜状团块,粗面内质网则减少、扩张伴脱粒等。而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是复杂的,与脂蛋白的合成、游离脂肪酸的活化均有关。肝内炎症往往伴随有肝细胞内微循环障碍及增生性改变,可使部分肝细胞缺氧、缺血,细胞与血液之间氧含物质交换不足,使肝内脂肪酸氧化减少。以上改变均使肝内多聚糖及atp水平降低,肝内脂蛋白合成减少,甘油三脂与载脂蛋白结合发生障碍,输出减少,导致甘油三脂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肝炎的急性期由于较长时间的食欲下降,可引起营养不良,热卡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胆碱,甲硫氨酸等去脂物质,均可引起蛋白质、热卡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延伸阅读:

  脂肪肝与肝活检
    根据肝细胞内脂滴直径可将脂肪肝分为小泡性和大泡性两大类型,前者可为后者的早期或恢复期表现,但典型的小泡性脂肪肝多呈急性起病,而大泡性脂肪肝常为慢性隐匿性发生。各种病因所致肝细胞脂肪变在小叶内分布范围不一,但通常首先累及肝腺泡ⅲ带,累及i带者预后较差。根据肝活检组织he染色光镜下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可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三型。……更多>>

  脂肪肝的分类
根据脂肪肝形成的病因可对脂肪肝进行以下分类: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高脂血症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甲状腺机能亢进性脂肪肝、皮质醇增多性脂肪肝、炎症性脂肪肝、遗传性脂肪肝等,根据脂肪的成分比例大小分为中性类脂肪肝、卵脂类脂肪肝、胆固醇类脂肪肝。 formattext(3)……更多>>

相关阅读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