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及早治疗急性丙肝,能够使几乎全部患者不发生慢性丙肝。迄今为止,尚无资料探讨急性丙肝患者进行干扰素(IFN)治疗的长期预后。
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Heiner Wedemeyer博士及其同事对31例成功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急性丙肝患者进行平均135周(52-224周)的随访,评价了他们的临床、病毒学、免疫学长期预后。
无患者出现肝病的临床表现。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正常。即使采用高敏感性转录介导扩增(TMA)法(界值:5-10 IU/mL)进行检测,血清丙肝病毒(HCV)RNA在全部随访期内也均呈阴性。而且,进行检测的15例患者均未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发现HCV RNA。采用SF-36问卷评价患者的全部生活质量评分时,发现与德国参考对照人群无差异。利用体外干扰素γ(IFN-γ)ELISPOT分析法检测发现,仅有35%的患者具有HCV特异性CD4+辅助性T细胞反应,而5例HLA-A2阳性患者中的4例具有HCV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全部患者的抗HCV抗体水平均显著降低。
Wedemeyer博士等总结认为,有症状的急性丙肝患者及早采用IFN-α-2b治疗,能够引起长期的病毒学、生物化学、临床应答。抗HCV体液免疫减弱与HCV特异性CD8+(不是CD4+)T细胞的出现,显示了能够被IFN治疗显著改变的T细胞和B细胞对HCV记忆的复杂性。
延伸阅读:
蚊子能传播丙型肝炎吗?
法国科学家小组的一项初步研究发现蚊子的细胞能结合和复制丙型肝炎病毒。如果得以证实,非经由输血或静脉应用药物导致的丙型肝炎中,可能有20%是由蚊子传播的。 研究者说:丙型肝炎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所有的黄病毒是由节肢动物--蚊子、扁虱等传播的。之前,没有发现丙型肝炎由它们传播。……更多>>
医学专家指出必须重视丙肝的预防和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当前威胁人群健康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被称为“隐形杀手”。首先,急性丙型肝炎一般症状较轻,很多是隐匿型感染,常被误诊和漏诊,往往被发现时已到晚期,极难治愈;其次,与乙肝相比,丙肝的危害性更大,这表现在成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90%可以痊愈,而80%的丙肝病人则会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和肝癌,给病人及其家庭、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