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弥漫性增强,极少数病灶无增强或增强轻,低于肝实质。巨大型血管瘤中央因纤维化或血栓,增强后中心部仍出现裂隙状低密度区。勿误为肝癌。
(2)中心、边缘混合性增强。
(1)中心部增强,无边缘性强化。
对于≤3cm的血管瘤增强扫描表现为多种多样:
2、增强表现,早期病灶边缘增强,环绕病灶周围见结节状强化影,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移行,最后整个病灶充填。大多数血管瘤5分钟时间基本变为等密度,一般在7~15分钟造影剂消退为低密度。
1、平扫表现,多为圆形成卵圆形低密度灶,边缘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境清晰.大的血管瘤(直径>4cm),病灶中央可见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
CT表现
肝血管瘤鉴别诊断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肝血管瘤鉴别诊断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肝血管瘤鉴别诊断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与肝内恶性肿瘤的鉴别。
延伸阅读:
肝腺瘤诊断
肝内肿瘤部位可见密度减低区,近似囊性肿物
6.CT检查
可提示肿瘤内血管增多。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肿瘤直径>2~3cm者,肝内可显示放射性稀疏区。
4.核素肝扫描
对判断肿瘤部位,大小及内容物有一定帮助。
肝腺瘤诊断3.B型超声检查
上腹部发现肿块,表面光滑,质较硬,多无压痛,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若为囊腺瘤则触之有囊性感。……更多>>
肝包虫病诊断
8.CT、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肝影增大,横膈右侧升高或隆起。肝区可显示阴影或有钙化影,肝前下方囊肿可显示胃肠道受压征象。
7.X线检查
直径>2~3cm者,肝内可显示占位性病变。
6.肝核素扫描
肝区可见液性暗区,并可确定囊肿的部位、大小。对肝泡状棘球蚴病需结合病史及卡松尼试验进行诊断。
5.B型超声检查
嗜酸性粒细……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