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的血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为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组牛痘病毒疫苗,剂量为每支5微克。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已被列入计划免疫项目,但是其接种普及率并不高,许多人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不清楚,非常有必要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六、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时使用吗?
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目前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几元钱,民众都能接受。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同时接种,接种程序按照计划免疫所要求的顺序进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时使用。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至少要对以下处于乙肝病毒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全部新生儿和幼儿园的孩子;危险职业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员等等);使用血液制品者;新入伍的军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人、性接触者。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
延伸阅读:
b肝抗體
每個人小時候出生時接種的b肝抗體疫苗,到了十幾歲,抗體可能早已消失無蹤。台大醫院小兒科針對國內十三、十四歲青少年進行研究,發現有一成左右免疫記憶消失,但針對免疫記憶消失者,醫師認為不需要全部追加疫苗。
國內b肝抗體疫苗接種已逾廿年,到底b肝抗體疫苗保護力會不會隨時間變長而降低?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呂俊毅昨天在台灣兒科醫學會發表「第二代B肝疫苗的長……更多>>
乙肝干扰素
北京佑安医院教授陈新月说:以她个人的理解,临床治愈是指经血清检测,患者肝功能已经正常,无活动性炎症;已查不到乙肝病毒DNA、E抗原、表面抗原(澳抗)等有传染性的乙肝指标,并且产生了表面抗体。但尚不清楚患者的肝组织内是否还有残存的乙肝病毒,因此慢性乙肝“完全治愈”的定义和内涵有待商榷。不过她说,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液和破损的皮肤、粘……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