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下一代蛋白酶抑制剂BI 201335得到了更多II期试验数据的支持,其用于难治性丙肝患者不但效果显著,而且还有望缩短治疗时间,因而备受关注。
AASLD:蛋白酶抑制剂BI 201335对难治性丙肝效果显著
在11月4~8日于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上,研究者详细介绍了SILENC1和SILENC3试验令人兴奋的结果。
用于丙肝治疗的第一代蛋白酶抑制剂也是今年才刚刚获批,包括Vertex制药公司的Incivek 和默克的Victrelis ,但如今市场关注点已经转向一连串的新药,其中就包括BI 201335等下一代蛋白酶抑制剂,目前该药已经进入III期试验阶段。
SILENC1和SILENC3试验都是在未曾接受过治疗的丙肝基因型1患者中评估了BI 201335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用的治疗效果。
在11月8日的大会主旨发言中公布了随机双盲SILENC1试验的结果数据。该试验将4例丙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安慰剂、BI 201335 120 mg加3天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导入、或者BI 201335 240 mg不加导入。根据患者的应答情况,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共24周或48周。
大部分难治性丙肝患者(基因型1A患者以及携带有不利IL28B遗传多态性TT和CT的患者)都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在32例基因型1A患者中,SVR应答率达到了82%,在38例相对容易治疗的基因型1B患者中为84%。在例没有携带有利的IL28B遗传多态性CC的患者中,SVR应答率达到了71%,在11例携带了有利CC类型的患者中为100%,在31例不明遗传类型的患者中为86%。剂量依赖性不良事件包括胃肠道不适、皮疹、光敏感和黄疸。
在11月8日举行的关于肝炎研究论文的会后讨论会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Gregory Everson强调了BI 201335相比其他在研新型蛋白酶抑制剂的优势。他指出,SILENC1试验显示,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率(eRVR)达到了87%。
开放性SILENC3试验在159例患者中评价了在3天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导入后,BI 201335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12周和24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情况。患者在导入治疗后随机接受BI 201335 120 mg,每日1次,共治疗12周或24周。没有达到eRVR的患者继续接受48周的治疗。
在11月6日的AASLD年会上公布了该试验的结果。在携带了不利TT IL28B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第12周和第24周的SVR应答率分别为65%和73%。在12周治疗组中,eRVR应答率为72%,而24周治疗组为82%。尚在进行中的III 期试验正在评估120 mg和240 mg这两种剂量,没有设置导入治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