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丙肝 > 介绍 > 正文

四川专家预警称献血管理不慎极易感染丙肝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5日



四川专家预警称献血管理不慎极易感染丙肝

一种还不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病毒正悄悄地侵入我们的肌体:感染上它的受害程度超过乙肝,这就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据悉,受到HCV感染后,有80 %以上的人将发展成为慢性HCV携带者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小部分感染者在20年后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季阳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CMB基金资助下,对30名HCV感染的献血者进行了多项指标为时长达十年追踪观察,证实一旦发生HCV感染,极易向慢性肝炎发展。这项研究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连续系统观察时间最长、并具有权威性的研究成果。

我国目前有四千万丙肝感染者

季阳研究员告诉记者,我国1992年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261个家庭,共计67185人的血清进行了流行病调查。结果是我国人群抗HCV流行率标化后平均约为3.2 %,照此计算全国约有416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从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抗HCV流行率的分布情况看,抗HCV流行率最低地区为上海(0.9%),最高地区为辽宁(5.1%),四川省居中偏下,为2.3%。

丙肝感染者多半来自献血者

季阳说,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血浆蛋白制品生产量急剧扩大,用手工单采血浆法采集血浆量也急剧增加,部分地区对献血者的管理又十分混乱。不少献血者到处流动献血与供浆,有些血站对献血者不做体检化验,采血操作不严,致使献血者中HCV感染迅速传播。甚至在局部地区单供血浆者中发生了大规模HCV感染传播。1993年后中央卫生部和各地卫生部门对采供血系统大力整顿,才使丙肝传播得到控制。

季阳研究小组的调查显示,本组30名发生HCV感染的献血员十年来大多已由急性HCV感染发展为慢性HC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他们平时几乎都没有什么症状,但经过血清学多项指标长期动态观察和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十年后这些人肝脏均有一定程度损害,并均已发展为轻度慢性肝炎。

丙肝感染者要及早防治

季阳告诉记者,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3种:即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包括输血、输注各种血液制品、静脉吸毒、皮肤粘膜损伤、手术、采血和各种注射,由于接触或接种了污染的血液而引起感染。HCV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是静脉吸毒者,血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HCV也可通过性传播,特别是性乱者,其相对危险度增大。作为夫妻,如果一方是丙肝感染者,另一方被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季阳提醒,要确认自己有无丙肝,只需到医院化验一下即可。一旦得了丙肝,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丙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适当的休息,合理的饮食和必要的药物治疗。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