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4
乙肝如何抗病毒?人类自发现乙肝病毒后,医务工作者就从未松懈寻找、探索治疗乙肝的有效方案,遗憾的是,迄今国内外尚无治疗的特效药。因为乙肝病毒寄宿在肝细胞里面,任何药物在杀灭病毒的同时,都会破坏肝细胞。在以往的临床中,我们历经多种治疗方案失败。
从中总结出一些教训,希望能对广大乙肝患者有所帮助:
1、依靠外源性抗病毒物质(如干扰素、贺普丁、中药等),在用药的时候,许多患者HBVDNA数量下降或转阴以及HBeAg转阴,但停药后体内抗病毒物质不足又会反跳,长期或大剂量用药又会增加肝脏解毒负担,使原本有病的肝脏雪上加霜;
2、人体自身免疫力不能提高,一切治疗都可能会失败。
3、适应症不妥,不管干扰素还是拉米夫定,都有严格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感染乙肝病毒的人都能应用。这两种药共同的适应症是慢性乙肝病人,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10倍,肝脏炎症反应明显者。这时病人正处于“免疫清除期”,即体内的免疫功能启动,对乙肝病毒发起围剿和清除,此时应用抗病毒药助一臂之力,效果显著。在“免疫耐受期”,转氨酶正常或少许超过正常值,肝脏炎症轻或无,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免疫功能对乙肝病毒“熟视无睹”,这时应用任何抗病毒药也是枉然,对此,干扰素、拉米夫定的效果极为有限。如果适应症选择准确,疗效会明显提高,选择不当,滥“干扰”、“滥抗毒”,不但不能收到满意疗效,还会挫伤病人的治疗信心,或对抗病毒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并制造“抗病毒无效论”,影响乙肝病人正常用药。
4、抗乙肝病毒药都有其局限性,目前所有抗病毒药都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cccDNA)无效,一旦停药,乙肝病毒就很快以cccDNA为模板继续复制,结果大量新生乙肝病毒又猖獗起来,造成肝病复发。医学家们指出,如坚持长期用药,最大限度地压制体内病毒的复制,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功能参与,方可最终将病毒清除,患者才有可能康复。
5、抗乙肝病毒药的另一个局限性为病人对其“应答率”不是100%(应答指病人用药后HBeAg转阴,抗-HBe转阳,HBVDNA转阴,转氨酶正常),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应答率”在40%左右,而远期应答率仅为30%左右。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时,用药1年,HBeAg转阴率不到20%,发生抗-HBe转阳者仅15%左右,尽管HBVDNA转阴率高达96%~100%,但HBeAg不转阴或抗-HBe不转阳,就易于复发。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抗病毒药的有效性,也要了解其局限性,正确认识这些药物,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弃之不用,也不能因其“有效”而盲目乐观。
6、慢性乙肝是个复杂多变的疾病,在抗病毒药物作用下和人体免疫压力下,病毒常常发生变异,这可导致治疗失败。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也经常波动,出现反复,这不一定归咎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的免疫功能失调,在治疗中可发生“混合感染”,如乙肝+丙肝,乙肝+丁肝,乙肝+甲肝等,或乙肝合并脂肪肝,有时又因滥用药、饮酒等,使病情复杂,治疗更困难,这都不是抗病毒药的过错。分析和找到失败原因再采取措施,仍然会取得疗效。
目前,免疫学领域在防治乙肝方面获得了较大进展。例如:利用乙肝疫苗能使90%的人接种不患乙肝;又有人从部分人感染乙肝后未经治疗而自然转阴还产生了抗体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借助于现代基因工程手段,在5%CO2温箱中培养出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克隆增殖后回输到体内清除病毒。因该方法技术要求严格,操作极其复杂,且代价高昂,难以推广。尔后,在上述基础上又相继出现了基因治疗,全息自灸等方法,达到了殊途同归的目的。目前,治疗慢性乙肝疫苗已经在孕育之中,可望在近年内获得成功。人类攻克乙肝的时日已不再遥远。(责任编辑:小医)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