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病和流行,且发病率有不断升高趋势。其发病无性别差异,各年龄段均可罹患。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肝炎的病变程度和类型与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密切关系。
1.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仅引起肝细胞轻微损害,在机体出现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后,肝脏出现明显病变,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HAV通过被机体的免疫反应所清除,因此,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或病毒性携带状态。
2.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肝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一般认为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但HBV基因整合于宿主的肝细胞染色体中,可能产生远期后果。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主要是通过机体一系列免疫应答所造成,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
表达在肝细胞膜上的HBV核心抗原(HB—cAg)和肝特异性脂蛋白是主要的靶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是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
而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及淋巴因子,单核因子等的综合效应也十分重要,尤其在慢性活动型肝炎的病理损伤机制中,而特异性T辅助性细胞持续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3.丙型肝炎病毒
1989年Choo等证实血源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体为丙型肝炎病毒。其传染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临床上,丙型肝炎症状较轻,但易转变成慢性。与肝癌、肝硬变关系密切,且可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混合感染。
4.丁型肝炎病毒
对丁型肝炎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HDV与HBV重叠感染导致HDV大量复制,明显多于HDV与HBV联合感染者。HDV对肝细胞具有直接致病性,乙型肝炎伴有HDV感染,尤其以二者重叠感染者,肝细胞损伤明显加重。
5.戊型病毒性肝炎
为一种RNA病毒。此型病毒感染动物获得成功,但还不能在体外进行分离培养。戊型肝炎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病毒经口食人后随血流人肝复制增殖,受损肝细胞破裂,释出HEV,部分重新侵入正常肝细胞,部分随胆汁由粪便排出。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