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性肝炎就是由于肝炎病毒使肝细胞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份发黄的症状。黄疸型乙型肝炎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那么黄疸型肝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1、黄疸前期
在这阶段因个体差异、患者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应特别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类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关节酸痛而被误认为风湿病。也有少数人有剧烈腹痛而误认为急腹症。还有少数人可出现等麻疹。
2、黄疸期
本期一般约26周。此期病人自觉症状减轻,恶心消失,食欲稍转佳,发热消退,而黄疸日益加深,大约 12周内达到高峰。此时消化道症状加重,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少数脾脏肿大,助缘下可触及。 部分病人皮肤搔痒,心跳减慢,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倘若随着黄疸出现后,仍持续发热、频繁呕吐、食欲很差等,提示病情加重。;重型或有胆道阻塞者,黄疸可持续12个月以上。
3、恢复期
该期病人食欲好转或逐渐恢复正常,黄疸渐退、肝肿大及其他各种症状均渐消退,食欲恢复正常,但仍感轻度肝区痛。此期持续平均一月。
温馨提示:临床上有些甲型肝炎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恢复后,可再次出现病情复发(黄疸和转氨酶升高),少数患者呈慢性。因此黄疸性肝炎患者应定期复查,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