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2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慢性乙肝的防治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年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尤以乙型肝炎(HB)为突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HBV。HBsAg阳性率9.75%,约有1.2 亿人,占全球的1/3;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
目前有现症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人。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健康,而且还为国家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慢性乙肝的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较高,再加不恰当的滥用药物,更加重了额外的经济负担。我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直接医疗耗费约300亿元人民币。
因此,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有效地治疗乙型肝炎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乙型肝炎之所以难治,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常会嵌入肝细胞的DNA里面,结果是治疗后虽然找不到病毒,但还是可能会发病。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有着坚硬的蛋白质外壳,可以起到保护病毒的作用,因此,治疗肝炎的药物很难直接对病毒产生作用,必须依赖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
其次,乙型肝炎病毒是在肝脏细胞内进行复制,而治疗药物必须是小分子物质才能进入肝细胞内,并发挥抵抗病毒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除了存在于人体肝脏以外,在其他一些器官、组织中也可出现,如脾脏、肾、胰、骨髓、淋巴结、睾丸、卵巢及皮肤等,因此抗病毒药物要发挥作用,必须经过系统的、有足够疗程的治疗用药。
第三,病毒在某些药物作用下,会发生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或免疫逃避。因而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当慎重。
第四,病毒在进入肝细胞后,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毒的部分DNA可能与肝细胞的DNA发生整和,当肝脏细胞的DNA复制时,病毒的基因也会一同复制,一旦发生这种现象,治疗难度会明显加大。
第五,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方式与其他病毒不同,它会形成病毒复制的原始模板,稳定贮存在肝细胞核内,而一般的抗病毒药对模板没有效果,因而患者在停药后往往发生病情反复。
此外,乙肝垂直传播容易形成免疫耐受。感染乙肝病毒的母亲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孩子出生后,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不健全,不能有效地识别乙肝病毒,从而造成乙肝病毒感染。(责任编辑:罗燕平)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