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时间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些疾病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那些具有急性性质的疾病,更是让人防不胜防。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丙肝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那么,急性丙肝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时间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些疾病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尤其是那些具有急性性质的疾病,更是让人防不胜防。据相关的调查显示,丙肝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那么,急性丙肝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Deuffic-Burban等根据感染时间将患者分为3类:感染后2个月内治疗(立即治疗组)、感染后3个月治疗(早期治疗组)和感染后4或5个月治疗(延迟治疗组),并根据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和IL28B基因型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也无论患者的IL28B基因型如何,立即治疗组患者的慢性化比例均低于延迟治疗组。立即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的慢性化比例分别如下:C/C型有症状AHC患者为7.1%vs.13.5%;非C/C型有症状AHC患者为7.3%vs.18.0%;C/C型无症状AHC患者为6.6%vs.14.6%;非C/C型无症状AHC患者为7.1%vs.18.5%。
据此,研究者认为:对于能够在感染2个月内诊断的AHC患者(如医务工作者),应立即予以抗病毒治疗,而不考虑是否有临床症状和携带何种IL28B基因型。而对于在感染2个月后诊断的患者,可延迟治疗,因为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的疗效相差无几。
患者有自发清除病毒的可能,可以观望,而且IL28B基因分型可帮助判断患者自发清除病毒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法国Deuffic-Burban等的研究显示,启动抗病毒治疗的时机或许应根据感染时间决定。
急性丙肝的治疗方式有哪些,通过上述的介绍之后,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了相关的异样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