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在肝细胞中复制繁殖,血清中则可检出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各种抗原抗体,常规可检出的为: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hbsab);3.e抗原(hbeag);4.e抗体(hbeab);5.抗核抗体(hbeab)。以上抗原抗体的检测俗称“乙肝五项检查”,是检查有无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指标。其中1、3、5项阳性,俗称“大三阳”;1、4、5项阳性,俗称“小三阳”。
以前认为“大三阳”表示乙肝病毒感染,复制活跃。“小三阳”则表示肝炎病情好转,乙肝病毒复制停止。最近,大量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出现由“大三阳”转向“小三阳”的现象,并不意味着乙肝病毒复制完全停止,大多数情况下只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少数“小三阳”的病人其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较严重,病情进展迅速。
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的十余年间,病毒和机体“和平共处”,“乙肝五项”表现为“大三阳”,反映了机体中病毒在不断复制繁殖,但肝脏损害通常较轻,有相当一部分被感染者,尤其是女性被感染者,病毒可长期或终身和机体“和平共处”,此时虽然机体长期携带了乙肝病毒,而肝脏损害较轻,可以生活到50~70岁以上,没有明显症状,并不一定因肝脏疾病病故。
更多的被感染者在13~23岁,由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能识别受感染的肝细胞而出现清除受感染肝细胞的反应。这是机体自身的保护反应,其结果是大量病毒被清除,而同时被感染的肝细胞也遭到破坏,此反复的清除、破坏过程,也就是机体自身的自限性愈复(自愈)过程。若干年后病毒基本清除,血清中的e抗体出现,e抗原相继消失,就从“大三阳”转成了“小三阳”。由此可见,“大三阳”转成“小三阳”的过程,对大部分的乙型肝炎病人(变异株感染除外)来说象征着病毒被基本清除,或者说基本自愈,将来不会再有肝炎活动,若被感染者在25~30岁前完成了此过程,则将来基本不会发生肝硬化、肝癌了。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