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效应还是持久效应
目前治乙肝大多可以获得暂时效应,获得持久效应非常困难。不少发病状态的乙肝患者主要体现在肝功能化验检查反复异常,例如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使用一些保肝降酶降黄药物,往往可迅速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中药茵栀黄等,价钱相对低廉。而使乙肝恢复肝功能是第一关,肝功异常标志着肝脏处于明显的炎症状态,积极消除炎症,恢复肝功能,是目前治乙肝的首选。保肝降酶降黄治法是我国治乙肝的特色,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属于国外引进的方法。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使用保肝降酶降黄药物之后,患者转氨酶、胆红素水平迅速下降,但是一旦停药,过不了多久,肝功能再次异常,转氨酶等又高了起来,为什么使用保肝降酶降黄治疗只能获得暂时的效果呢?所谓的保肝降酶降黄治疗只是解决乙肝的表面现象,而对于解决乙肝病症的实质问题没有帮助。乙肝病情活动的根本原因是病毒不断活跃复制,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损伤),肝功能指标的异常只是这些损伤的外在表现,仅仅改善肝功能,纠正几项指标的异常,对于控制乙肝病毒复制和调整免疫功能均无效果,即便是转氨酶等指标获得暂时正常,其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太长,一旦停药,肝功能又会波动。
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这一根本性的治疗措施日益受到重视,也有几种较为有疗效的药物问世,例如干扰素、拉米夫定和日达仙等。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促使部分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部分免疫指标改善,但是这些改善往往也是暂时性的,一旦停药或是用药期间发生病毒变异和耐药,病情又会回到老样子甚至恶化,这又是为什么呢?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虽然是治疗乙肝的根本,但是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却难以完成彻底消灭病毒、捣毁病毒老巢的任务,目前这些药物只能起到部分抑制病毒复制和清除游离在血液中的病毒,对于整合于肝细胞内的乙肝病毒无能为力,对于乙肝病毒DNA的原始发动机——cccDNA没有任何效果,一旦停药,暂时受到抑制的病毒,又会重新活跃复制起来。若想获得持久的抗病毒效应,彻底清除乙肝病毒,一方面要从多靶点切断乙肝病毒复制途径,如抑制病毒核酸多聚酶活性、抑制病毒cccDNA生成、结合病毒外壳抗原、整合和清除过多的抗原;另一方面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如激活CTL、NK、LAK细胞、激活抗原特异的B细胞等,改善宿主的抗病毒状态,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遗憾的是虽然上述目标明确,但是将其付诸实施的难度极大,目前只能达到部分的暂时效应,达到永久的完全效应还只是一种理想。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