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乙肝 > 介绍 > 正文

肝炎治疗新谈 1/2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乙肝病毒DNA复制周期开端于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转录为前基因组RNA。cccDNA可非常稳固的存在于肝细胞核中。HBV一旦沾染人体, cccDNA就难以消逝。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细胞决裂为子代细胞时,cccDNA随之也复制到子代肝细胞中;而乙型肝炎病人,肝细胞大量坏死后,肝脏再生新的细胞,cccDNA就会重新沾染再生细胞, cccDNA继承复制。所以HBV cccDNA很难消逝。

  资料表明,cccDNA的半衰期为33~70天,只要肝细胞中还存在cccDNA,乙肝病毒的复制就不会停止,即使在药物的强烈抑制下,肝细胞中的cccDNA仍然在少量复制,补充到cccDNA库中。因此停用药物后,多会恢复复制。IFNα由于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在停药后会有持续效应,能持续抑制cccDNA的复制,最终耗竭cccDNA库,从而使cccDNA消失。不过一般多需要较长期用药。而拉米夫定虽然在用药时对cccDNA抑制作用强,但由于它没有免疫调节作用,停药后也就没有后续效应,从而很难耗竭肝细胞内cccDNA库,因此停药后很容易复发。

  CccDNA的消亡取决于感染肝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40%的肝细胞被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源源不断地复制cccDNA,并分泌到血清中。血清HBV DNA的转换半减期是1.2日;也就是说,血清中HBV DNA在1天以后,约有50%是新复制的病毒。正常情况下,健康肝细胞的半衰期是200余天。 而慢性乙型肝炎,在炎症活动时,肝细胞破坏、坏死较快,半衰期约为10天,因此每日可减少7%的感染肝细胞(此时如不治疗,再生肝细胞仍可被感染);如果炎症静息,肝细胞的破坏延缓,半衰期约为100天,这样每日可减少0.3%的感染肝细胞。由此可见感染肝细胞的清除是非常缓慢的,而再生肝细胞或子代细胞又被再感染,因此cccDNA很难彻底消亡,可以说,cccDNA和肝细胞是“共存亡”。尤其是炎症静息时,感染肝细胞相对长寿命,cccDNA更难清除。

  在我国,慢性HBV感染很难清除,有三个原因:1、如上所述,cccDNA很难消亡。2、我国病人多位婴幼儿时期感染,在长期慢性携带后发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性,因此和西方病人相比,我国病人的血清抗体转换率低,复发率高。3、部分病人,HBV DNA早期整合到感染肝细胞的细胞核染色体中,成为肝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此后随着肝细胞染色体的复制、分裂而复制、分裂,不能清除。

  IFNα具有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IFNα是通过激活抗病毒蛋白,后者再抑制乙肝病毒RNA转录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实际上这也是广义的免疫调节作用。病人的基础免疫水平决定了IFNα可能激发的抗病毒免疫水平;而病人经IFNα激发的抗病毒免疫水平决定了其治疗效应和疗效稳定性。

  总之, 由于HBV cccDNA的复制是不会停止的;而且在肝脏炎症趋向缓解时,感染肝细胞相对长寿命,cccDNA更难清除;另外我国慢性乙肝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性;而IFNα的抗病毒活性尚不够强,因此应该考虑,IFNα的用药方法应该如何改进?

相关阅读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