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丙肝 > 介绍 > 正文

丙肝该怎么治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主要传染源丙型肝炎病人和丙肝病毒携带者。其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人群对丙肝病毒普遍易感,以成人感染为主。那么,丙肝该怎么治疗呢?

  从1989年第一例丙型肝炎确诊以来,丙肝的诊断和治疗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目前的治疗方法是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和病毒唑,通过免疫系统进而攻击肝炎病毒。而在将来的治疗中,抗病毒药物将直接作用于丙型肝炎病毒,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最新的体外丙型肝炎病毒培养法的研究成功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型抗病毒药物(聚合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发展。这些新型抑制剂可以明显的减少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合成的病毒产物。另外,在应用蛋白酶抑制剂时,有证据表明宿主免疫应答的重建可以加速内源性干扰素的合成。在这些新型小分子抑制剂获得临床使用许可前,我们可以对业已形成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的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

  治疗四周内丙肝病毒RNA的迅速消失(快速病毒学应答)可以缩短(I型、II型、III型)丙肝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不能取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I型患者,最好能够延长治疗时间到72周以最大程度上达到持久的病毒学应答(SVR)。应用丙肝病毒蛋白酶抑制剂的一期研究数据显示这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很显然,蛋白酶抑制剂对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是非常强的。在应用VX-950(750毫克 q8h)进行治疗过程中,有25%的患者的丙肝病毒RNA在治疗两周后即呈阴性。而SCH 503034对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不敏感的患者往往非常有效。

  当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蛋白酶抑制剂应用时,达到HCV RNA阴性的治疗效果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同样,关于聚合酶抑制剂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如:NM283)和聚合酶抑制剂可以增加短期内达到HCV RNA阴性的比例。而单独应用蛋白酶抑制剂则可能导致(156位点)逃避突变的发生。针对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抗病毒治疗正是产生耐药突变的前车之鉴。

  因此,联合治疗(如:同时使用一种或两种蛋白酶和聚合酶抑制剂)无疑成为了丙肝治疗的规范和标准。如果这些强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迅速降低病毒水平,那么传统的“干扰素+病毒唑”的治疗方案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为服药剂量低而治疗周期短的新型疗法较之传统的副作用强的疗法确实存在着不小的优势。二期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联合应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时是否需要加用病毒唑上。

相关阅读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