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脂肪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损害患者应注意脂肪的质量,因若饮食调理不当,可导致血液及生物膜中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减少,导致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引起机体前列腺素生成和代谢功能障碍。
脂肪是机体重要的热量来源,少量摄取即可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且脂肪具有独特风味,可增进食欲。肠道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细胞代谢、激素功效、机体防御功能均与脂肪的摄取和吸收密切相关。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顺利从肝脏运出,对预防脂肪肝有利。脂肪还有抑制肝脏合成脂肪酸的作用,脂肪分解的甘油可以控制肥胖。并且,高单价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并不比高糖类饮食对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大,限制糖类而不限制脂肪的饮食可促使肝内脂肪沉积消退。因此,脂肪肝患者即使存在肝功能障碍,也不必过分限制饮食脂肪摄入。
另一方面,食入过多脂肪可使热量增高,不利于控制热量摄入。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可诱发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过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则可引起脂肪肝和胆石症,并导致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
因此,脂肪肝患者应以低脂肪或适量脂肪饮食为宜,每日每千克体重脂肪摄入量最好不大于0.7克,约占总热量的20%,其中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尽可能多摄取单不饱和脂肪酸,极力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使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1/3。三类脂肪酸在食物中的正常比率(1︰1︰1)对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有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椰子油、棕榈油,经常食用可以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有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棉籽油、红花油、鱼油和葵花籽油,它们可以降低血浆胆固醇,并可防治高脂饮食所诱发的脂肪肝。但要注意的是,油脂所含的热量高,如果过多食用,可引起体重增加。
对于脂肪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损害患者应注意脂肪的质量,因若饮食调理不当,可导致血液及生物膜中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减少,导致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引起机体前列腺素生成和代谢功能障碍。植物油中多为亚油酸、亚麻酸,鱼类脂肪中常可见20碳五烯酸(EPA)(20:5)和22碳六烯酸(DHA)(22:6)等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饮食中减少不饱和型的动物脂肪,补充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改善生物膜脂肪酸模式是有益的。另一方面,由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形成过氧化脂质,有产生细胞功能障碍的负效应。为防止出现上述情况,补充大剂量维生素E(每日100毫克)有效,也可利用富含维生素E的植物油,如红花油、棉籽油和米糠油。 (责任编辑:HX)
更多脂肪肝推荐文章
中医指点脂肪肝的饮食方案
脂肪肝距离肝癌还有多远?
引发脂肪肝的几大危害因素
脂肪性肝炎究竟是什么?
探索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脂肪肝的五大现实状况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