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乙肝 > 介绍 > 正文

益气健脾法可完全治疗乙肝症状吗?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1日

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迟虚热,解毒,托疮,利水,生津,救脱等直接的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湿,消肿,排脓,止渴等间接作用。

推荐阅读

???

???????? ???????? ??????? ???E????

  一、定义

  选用由具有补气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以治疗脾气不足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益气健脾法。属于“补法”中的一种治法。

  二、作用

  益气健脾法具有补充元气,健运脾胃,升清阳,固卫表,止虚汗,迟虚热,解毒,托疮,利水,生津,救脱等直接的扶正作用,尚有生血,摄血(止血),活血,祛湿,消肿,排脓,止渴等间接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气健脾法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调节和增强机体多种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促进特异性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如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对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够抗疲劳,改善睡眠。

  (3)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4)强心作用:增强正常心脏的收缩力,抗休克,抗心力衰竭。

  (5)有利尿、消除尿蛋白等作用。

  (6)有调整血压作用。部分药物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7)有止汗作用。如调节发汗中枢功能、闭塞皮肤分泌孔等以抑制发汗过多。

  (8)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其他作用:降血糖、降血脂、类性激素样作用,抗过敏作用等等。

  三、适应证

  可适用于乙肝属于脾气不足证型者。证见精神疲倦,身困乏力,头晕,气短懒言,自汗,纳呆,两胁隐痛,肠鸣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质淡胖,舌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濡细等。

  湿热病邪是发生乙肝的主要病因。湿热易困阻脾胃;乙肝迁延日久,或攻伐太过损伤脾阳等因素,均可导致脾气不足,使脾胃运化失常,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所以身困乏力,中气不足,则气短懒言。髓海欠充,则精神疲倦。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调,故纳呆,肠鸣,腹胀。脾虚清浊不分,则大便溏薄。舌有齿印,舌苔薄白腻,脉濡细等,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作者的导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刘仕昌教授治疗乙肝,极其重视益气健脾,认为益气健脾、保护脾胃功能应贯穿于乙型肝炎的整个治疗过程。因为在乙肝初期即常有湿困脾阳的表现,中、后期则常见脾胃受损、中气不足的表现。脾土不固,肝木何存?所以,益气健脾、保护脾胃功能,在乙肝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四、常用药物

  人参(高丽参)、党参、土党参、太子参(孩儿参)、西洋参(花旗参)、甘草(生或炙)、黄芪(北芪)、土北芪(五指毛桃、五爪龙)、白术、大枣、淮山药、千斤拔、饴糖(麦芽糖)、五味子、棉花根、牛大力、白扁豆、茯苓等。

(编辑:韩枫)

温馨提示:

  关注乙肝,等于关注肝病的健康。的肝硬化栏目带您了解乙肝常识,乙肝病因,中医治乙肝,乙肝症状,乙肝用药,乙肝保健的方方面面。想了解更多乙肝的相关文章,请点击返回乙肝栏目。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