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乙肝 > 介绍 > 正文

日常工作和接触会不会传染乙肝?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1日

目前控制乙型肝炎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为规范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北京市曾经在1992年和2002年先后两次印发了“北京市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管理规程”。如今,北京市人群乙型肝炎流行状况以及国家乙肝免疫预防的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

推荐阅读

???

???????? ???????? ??????? ???E????

 

  为了在新形势下规范我市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我们曾经多次邀请和组织肝炎防治的专家对我市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工作管理规程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北京市的乙肝防治工作。

  什么是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病。乙型肝炎病程迁延,大部分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醒人们:15-25%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可能死于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肝病人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及分泌物中可能含有乙肝病毒,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存在多种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孕妇可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围生 (产) 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即分娩时和产后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包括哺乳)传播。

  ★经血传播: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不安全注射;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静脉内滥用毒品;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性传播: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乙肝病毒,与HBV阳性者性接触;多个性伴侣者,HBV感染危险性增高。因此,乙肝是性传播疾病之一。

  如何预防乙肝?

  ★不用他人的洗漱用具(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修足、纹身、扎耳环孔等尽可能到正规场所。

  ★洁身自爱,严肃性行为,性伴专一,防止多性伴造成的传播。禁止注射毒品。

  ★供血者严格全面筛选。鼓励无偿献血。使用安全的血液和血制品。

  ★严格消毒各种医疗器械和医疗废弃物,大力推广和落实一次性医疗器械的普遍使用。

  ★杜绝注射器反复使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防止接受诊疗时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制定和实施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新生儿、儿童、青少年,成人中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医务人员,都应及早采用主动免疫。

  ★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的同家密切接触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HBsAg携带者孕妇的新生儿不仅要接种乙肝疫苗,而且要尽早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乙肝病毒在我国的具体感染情况是怎样的?

  全球乙肝和丙肝的感染者非常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能病毒性肝炎的现状也不是特别乐观,接下来我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乙肝在我们国家具体的感染情况是怎样的。

  在我们国家主要还是慢性乙肝。10年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是9.75%,接近10%。通过政府和学术界的努力,也包括一些专门的防治机构,如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等机构的努力,在国家实行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其他的预防措施以后,现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国家人群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已经下降到7.18%,下降幅度还是很可观的。

  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乙肝病毒的人群感染率下降也很明显,但是从绝对的数字来看,还依然庞大,即使按照现在的7.18%算,我们全国还有9000万左右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些人群当中有一部分已经是慢性乙肝病人,有的人可能已经进展到肝硬化,甚至有少部分人可能还有原发性肝癌。根据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资料显示,当然也有一部分大陆的资料,慢性乙肝感染者,也就是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最终约有四分之一会发展到肝硬化,这个从绝对数字上来看是很大的,所以乙肝病毒的社会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日常工作和接触会不会传染乙肝?

  现在,我们进行大量的知识普及、宣传,是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病毒的认知。因为我们国家的很多民众对乙肝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很大一部分人都表示非常害怕随时感染病毒。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它的危害,特别在一些农村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

  另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乙肝的传播方式,造成的过度紧张。很多人都觉得肝炎是一个消化系统传染性的疾病,所以马上联想到病从口入,理解成一般的接触会感染乙肝,所以导致了社会上对乙肝不正确的认识或者是一些不正确的对待。医学研究证明,在一般人群中,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经其他体液(如汗液、鼻咽分泌物、尿液、粪便等)不会传播HBV。唾液中虽含有HBV,但HBV不经消化道传播,因此,共用餐具、毛巾,共用坐便器不会传播HBV。也就是说,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但是,乙肝病毒也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即家庭成员中出现多个病毒携带者,这在流行病学专业上被称为“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其中包括共用牙刷等物品传播。

  实际上现在国内外的主流专家或者学术界主流观点,都明确认为乙肝是一个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就是说经过输血或者各种有创伤的操作、检查,也包括美容,比如打耳孔等这一类的操作,甚至其他任何有皮肤黏膜创伤的接触都可能传播乙肝;另外一个传播的途径是性传播,特别是多个性伴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感染了该病毒,就比较容易传给新生儿或者婴儿。

  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南均基于科研结果提出:一般的生活、学习、工作接触,包括同住一个宿舍,共同用一个办公室,共同用办公用品,甚至共同进餐,一般是不传播乙肝的。大家应该非常明确,应该相信科学。一旦消除了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也就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惧,这样可能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消除对乙肝携带者或者患者的歧视、偏见以及排斥。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