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三阳”携带者还是“小三阳”携带者,如果肝脏内都没有发生炎症反应,就不能说谁的病情轻,谁的病情重。有人总以为“大三阳”重,“小三阳”轻,其实并不尽然,当小三阳同时伴有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时,也说明乙肝病毒在复制,病人也有很大的传染性。但是,如果“小三阳”携带者体内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性时,就表明比“大三阳”携带者好一些。因为,“小三阳”携带者发展为肝炎的几率要比“大三阳”携带者低。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下,“大三阳”可以悄然
“大三阳”是指: HBsAg(+)、HBeAg(+)、抗HBc(+)。两对半结果“大三阳”,说明几点:
(1) 已经感染乙肝;
(2) 病毒复制相对活跃(HBeAg为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
(3) 传染性相对较强。
“大三阳”并不提示疾病严重,只是说明乙肝感染和粗略说明病毒复制水平较高,传染性相对较强。根据肝功能检查结果,可以分为“大三阳”携带者和“大三阳”乙肝患者(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前者是肝功能检查长期正常的人群,这类人群的特点是虽然病毒在体内较活跃,但并没有引起严重的肝损害,“大三阳”携带者可以正常工作和学习。但因其病毒复制活跃,还应定期做肝功能检查,一旦发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异常明显(高于两倍正常值)要考虑及时的进行免疫治疗和/或抗病毒治疗。同时,其家人应做两对半检查,确定是否已经感染乙肝或是否对乙肝病毒抵抗力较强,根据两对半检查结果考虑必要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大三阳”人群的传染性和乙肝病毒DNA检查(HBV DNA检查)结果一般成正比。如果乙肝病毒DNA检查结果在105copies/ml以上,说明传染性比较强。
如果是肝功异常的“大三阳”患者,这些患者不但传染性强,而且肝功能检查结果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已有了较明显的异常,说明肝脏肝细胞有炎症表现,需要考虑积极的治疗。对这样的患者首先应抑制肝炎元凶――乙肝病毒的复制,要选择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具有强效病毒抑制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在病毒抑制的同时。要选择具有“大三阳”转“小三阳”,即e抗原转换作用的药物来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保养。平时要规律作息,避免饮酒和过于劳累,定期做肝功能检查。同时,由于乙肝治疗疗程相对较长,要考虑在抗病毒治疗中,定期检测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考虑是否应中断或停止抗病毒治疗。在目前的抗病毒药物中,阿德福韦、干扰素被认为是不良反应较高的药物,分别有明显的肾毒性和血细胞抑制作用。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则相对不良反应较少。
“大三阳”乙肝患者如果未得多及时的、科学的、系统的治疗,则较“小三阳”乙肝人群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