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发展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乏力,因此,提高对HCV感染肝外表现的认识可以促进慢性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急、慢性丙肝患者和慢性HCV携带者均可为传染源。小部分(约20%~50%)急性病例可获自愈,其余大部转为慢性,终致肝硬化乃至演变为肝细胞癌,而且后一进程较快。HCV慢性感染的治疗相当棘手。目前干扰素疗法,纵然比HBV慢性感染治疗加倍剂量和疗程,效果仍欠理想,而中医中药在治疗本病的应用上,效果不啻于乙肝的治疗,亦是目前较为推荐的治疗手段。
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是HCV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散发病例多有与丙型肝炎患者之密切接触史,或有手术、静滴注射以及介人性诊疗史。本病母婴垂直传播虽已不容怀疑,但发生率很低。
丙型肝炎的其他传播途径,例如夫妻间传播、医务工作者的针伤事故等均可构成感染,但其发病率均不高。关于散发病例的具体传播方式有待进一步证实。
广东省感染病学会副主委、中山三院肝病医院副院长高志良教授指出,丙肝和乙肝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乙肝的治愈率很低,目前只有3%-10%的病人可以治愈,其余大部分只能控制。但丙肝的治愈率却很高,目前治愈率可达70%以上。
专家提醒,警察、外科医生、牙医和护士等所有从事与血液接触职业的人,必须对丙肝提高警惕。60%-80%的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可发展为慢性丙肝,慢性化的比例远远高于感染乙肝的比例。丙肝若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癌。 (责任编辑:HX)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