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如不经正确治疗,任其自然发展,病人就可能会经历乙肝的"春夏秋冬",从慢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治乙肝要有全局观念,了解清楚各阶段的关键点。
春——乙肝初治时
患语:"有病早治,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你说现在暂时不用治疗,难道要等到将来变成肝炎或肝硬化、肝癌才治吗?"
成语:鞭长莫及VS揠苗助长
在我国,相当部分慢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的。孩子在出生后,身体免疫系统误以为乙肝病毒是"自己人",没有排斥它,处于免疫耐受状态。此时的这部分人不能称乙肝病人,只能称乙肝病毒携带者(因其并无肝炎发作,肝功能也是正常的)。
处于免疫耐受时,"无论用哪一种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均不好",成军解释。因目前所有乙肝抗病毒药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身体主动对病毒进行免疫清除。
至于这个免疫清除的标志,就是转氨酶水平升高。转氨酶水平不升高,意味着身体免疫清除能力不行;"此时用药,鞭长莫及",万谟彬作比喻。若揠苗助长,勉强治疗的话,不仅疗效欠佳,耐药(对口服抗病毒药而言)的发生率也会增加。
再者,乙肝病毒水平高但转氨酶水平不高者,直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机会非常小,"往往要先经过肝炎这个过程",万谟彬如是说。而且,"乙肝病毒越高,患肝硬化、肝癌风险越大"的说法,主要是针对成年以后且有肝炎发作的病人,并非指所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患语:"都说抗病毒是‘持久战’,很难停下来。我不想长期‘作战’,能不能先帮我把转氨酶降下来?反正这也能照样工作。"
成语:釜底抽薪VS扬汤止沸
乙肝病毒感染到一定程度,尤其是携带者成年以后,身体开始发现乙肝病毒不是什么好东西,就主动清除它,进入免疫清除期。但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肝细胞也难免会受到损害,发生肝炎(转氨酶升高)。此时正是病人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