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飞教授给记者讲述了她接诊时遇到的两件事:北京的一名初中生,在一次体检中被检查出感染了丙肝,家长十分不解地问大夫:“我们孩子怎么可能患了丙肝?他能吃、能喝、能睡、能跑、能玩儿,在体育方面是特长生……”体育项目能拿到特长,可想而知这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多好。还有一名高二的学生,打了五六年的乒乓球,学习也非常好,却查出了丙肝,但查出后还是活蹦乱跳的,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所以,张鸿飞教授特别提醒:凡是有过输血史、拔过牙的、预防注射没有用专用针管的人(尤其是1994年以前),都可能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定期做检查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丙肝抗体检查为阴性,应该在6个月后再做一次丙肝抗体检查,以确保无“漏网之鱼”。
徐道振教授告诉记者,丙肝的患者中只有25%的人有症状,而75%的人没有任何症状。丙肝病毒对肝脏破坏是非常隐蔽的,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所以容易被漏诊。但是人体一旦感染丙肝病毒,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几率比感染乙肝病毒要高。医学研究表明,在丙肝慢性感染者里,如果不进行早期的及时治疗,大概有60%~80%的病人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加上丙肝的症状不明显,使人们忽视就诊,更容易因此耽误了治疗。久而久之,慢性丙型肝炎会逐渐缓慢地产生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个别人还会发生肝癌。由于丙肝的隐蔽性强,病程比较慢,尤其是幼年感染的人,有的要20年甚至30年后才有症状,所以有人称丙肝是“隐形的杀手”。
传染病专家之所以特别强调1994年前输过血的人都应该做丙肝检查,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丙肝没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
延伸阅读:
丙型肝炎预防的措施
丙型肝炎预防的措施3、加强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大家能够充分了解HCV传播的方式以及易感染人群;要教育静脉吸毒者,使其了解不洁注射的危害,避免与他人任何方式的血液接触;对护理人员、养老院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防止HCV传播的意识;对可能与HCV传播相关的各行业工作人员,包括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等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大家共同关注、处理与HC……更多>>
丙型肝炎生活谨记知多少
大多数丙肝患者的生存期很长,很多患者在几十年内都没有症状。弗兰西斯科说:“丙肝的确诊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生活应激事件。但是实质上却是一个积极的,它可以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明白生么才是最重要的。” 展望未来 另外,还有另一些常规的方法。不要孤立自己,跟朋友一起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要让自己为肝炎而忧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