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苯妥因钠:25%的用药者产生轻度的肝功能异常,但在儿童中少见,用药6周内急性起病,以肝细胞受损为主。机理为通过P450代谢为氧活性产物,并经机体解毒作用产生无毒性产物排出体外。当机体酶功能缺陷时,解毒功能缺陷,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肝损,虽然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严重。
3)异烟肼:10%-20%的患者服药后2月内出现轻度ALT升高,继续服药可恢复;1%患者可出现黄疸和ALT明显升高,50岁以上的患者中2%出现明显肝损表现;10%的黄疸患者出现暴发性肝炎,继续用药将加重病情。机理为通过乙酰化或水解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导致肝损。
2)氟烷:在氧浓度不足经P450代谢产生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导致药物性肝损;在氧浓度充足的情况下经P450代谢为多肽产物,通过免疫反应产生抗体而引起肝脏损伤。
1)扑热息痛:大部分通过醛酸化代谢为葡糖苷酸产物,经尿液排出;少部分药物通过P450E1产生HAPQ1,并与肝细胞内的谷胱苷肽结合后经尿液排出。当药物服用剂量过大或谷胱苷肽不足时将产生肝脏损害。酒精能诱导P450的活性,因而酗酒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
药物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肝损,最为主要的是P450系统的参与。许多药物也能诱导或抑制P450的活性,如红霉素、酮康唑和Rotonivir等可抑制P450活性,而利福平、苯妥因钠、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等能诱导P450的活性。下面介绍一些药物引起药物性肝损的机制。
导致药物性肝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机体营养状态、遗传背景、药物的分子结构、合用药物以及酒精因素。研究表明女性和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更容易罹患药物性肝损。通过对遗传背景的研究,可使人们知道:哪类人群容易罹患药物性肝病?为什么某些药物会引起药物性肝病?哪种药物对特定人群最有效?
1、药物代谢产物形成氧自由基使脂质过氧化引起肝细胞损伤;2、由于遗传背景不同使P450表型不同,部分药物经代谢产生亲电子产物,通过共价结合损伤肝细胞膜和肝线粒体、微粒体膜引起细胞损伤;3、药物代谢产生超氧化离子促使脂质过氧化,导致肝细胞损伤。
多数脂溶性药物通过肝脏的P450系统经第一相氧化还原反应和第二相结合反应代谢成水溶性产物。药物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包括:
随着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新药的面市,药物性肝炎日益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问题。美国FDA禁止许多新药上市,就是由于严重肝、肾等的副作用,在原有肝脏疾病基础上某些药物更容易导致肝脏损害。如抗HIV药物FRAU用于抗HIV治疗时由于严重的肝脏毒性而不能上市。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可通过血清学等检查发现,但仍有许多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不断被发现,从而也促使了制药业的不断发展。以下主要介绍药物的肝脏损害作用机制和表现。
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当药物的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特别是不恰当地合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损害更甚,会造成部分肝细胞坏死,出现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情况。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对肝脏造成损害,引起肝组织发炎,即为药物性肝损害。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炎药、镇静催眠药、抗结核药、抗寄生虫药以及某些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物等,应慎用。
大家知道肝损伤药物不?肝损伤药物有哪些?肝损伤药物治疗要注意什么呢?
延伸阅读:
肝坏死能治么
调整氨基酸代谢紊乱,预防肝性脑病发生。主要用4.26%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或肝胺注射液。补充支链氨基酸使支/芳比正常。 宁及甘利欣。此类药物属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反应,防止新的肝细胞坏死。②免疫调节剂:胸腺肽的应用,起到兴奋细胞免疫,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3)改善微循环,防止肝脏枯否氏细胞衰竭。可用复方丹参及莨菪类药物(山莨菪碱、东莨菪碱)。(4)……更多>>
干扰素的适应症会有哪些
另外,干扰素一个完整的疗程要半年至1年,需花费数万元,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可能需要使用两个或多个疗程,耗资巨大,一般收入者难以承受。因此,乙肝病人应用干扰素时要慎重,以免走入误区。 4.重型肝炎。因为重型肝炎,尤其是失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应用干扰素后,有加重肝损害、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使病人死亡的可能性。 3.乙肝来自于垂直感染,如母婴感染或父婴感染。……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