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丙肝 > 治疗 > 正文

小剂量白介素2可缓解丙型肝炎脉管炎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20日

小剂量白介素2可缓解丙型肝炎脉管炎

【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Ⅰ/Ⅱa期临床试验显示,经过小剂量Interleukin2(白介素2)免疫治疗, 10例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性脉管炎患者中有8例的紫癜、关节痛、神经病变和肾病等症状得以缓解,并伴随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增加420%,还能轻度但显著地降低HCV病毒载量。

小剂量白介素2可缓解丙型肝炎脉管炎

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的David Saadoun博士及其同事近期发现,慢性HCV感染所致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脉管炎患者中存在Treg细胞减少的现象,并且脉管炎被治愈后Treg细胞数量又自行恢复。

因此,研究者猜测诱导Treg细胞或许对HCV脉管炎患者有益,并开展了这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以评估反复注射小剂量白介素2对存在自身免疫的HCV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者招募了10例患者,男女各半,中位年龄为58.5岁,平均HCV感染病程为30年。8例患者有紫癜表现,8例存在神经病变,6例表现为无力,3例有关节痛,1例累及肾脏。常规抗病毒治疗和(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对脉管炎疗效不佳。

入组患者首先接受了为期5 d的皮下注射白介素2(150万IU/d,为目标剂量的一半)治疗和安全性监测,结果“所有患者的Treg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加,不良事件轻微且为一过性”。

经过一段洗脱期后,所有受试者再接受白介素2(300万IU/d,即目标剂量)治疗3个5d疗程,每2个疗程之间均设置洗脱期。结果显示,在各个治疗期中,Treg细胞百分比均上升,“但尚不清楚其上升的原因是增加剂量还是增加疗程,或者二者兼有”。

基于以往通过标准HCV治疗而被治愈的脉管炎患者的Treg细胞平均增加值,研究者设定的主要终点是“治疗结束时循环中Treg细胞比例增加4%”。结果所有10例受试者均达到了这一主要终点。

“值得一提的是,Treg细胞比例在第1个疗程结束时增加了约50%,在洗脱期内仍持续增加,并在目标剂量治疗1个疗程后进一步升高。”研究者指出,受试者Treg细胞比例的中位峰值比基线时增加420%,并且在130~150 d随访期间始终高出基线水平的2倍,保持在健康成年人的正常范围内。

检查结果显示,经过白介素2治疗后,T细胞功能被“高度抑制”。治疗期间,血清冷球蛋白水平下降,虽然患者并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但其HCV病毒载量却出现了轻度但显著的下降。

伴随着这些生物学指标的改善,10例患者中有8例的HCV所致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性脉管炎也明显缓解:8例紫癜患者、3例关节痛患者的症状均消失,8例神经病变患者中6例缓解,1例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随着Treg细胞增至峰值,可观察到明显的临床改善。

Saadoun博士指出,白介素2免疫治疗并未激活其他T细胞,也未导致任何与免疫活化有关的不良事件。他们还将继续开展研究,了解该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1型糖尿病等其他炎症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否也有效。

加州大学的Jeffrey A. Bluestone博士在随刊述评中指出,这项小规模研究显示,“通过上调Treg细胞而抑制T细胞免疫,可能使HCV感染患者的病毒载量增加”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但他也提醒道:“由于随访时间仅有3~4个月,白介素2治疗的长期效应尚不明确,Treg细胞持续增加对于急性或慢性感染患者仍是个隐患。”

相关阅读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