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不洁饮食和饮用生水感染,甲肝病毒主要以:人体,猕猴等灵长动物寄生,甲肝病毒的潜伏期为2个星期6个星期,某些个体可能出现高烧或者轻微食物不振,全身倦怠等症状。
甲型肝炎病毒通常随粪便排出体外,故粪-口途径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即通过消化道感染甲型肝炎病毒而患病。这种方式多发生于学校、幼儿园、部队、工厂等集体单位和家庭,故可引起流行,也可仅出现散发病例。近年来,发现甲肝患者中许多人有蓄长指甲的坏习惯,指甲长了,又不注意卫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长指甲数点钞票、剥削果皮、当牙签剃牙及摄取食物等,极易将病原体带入口内而感染上甲肝病毒。
食物传播
食物传播引起的甲肝流行潜伏期比较短暂,且病情较重,食物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特别是未经蒸煮就生吃的瓜果与蔬菜,或煮的半生半熟的贝壳类海产品如牡蛎、蚬子、哈蜊和毛蚶等。此外,患甲肝的饮食从业人员污染食物后引起的暴发流行也屡有报道。此种传播方式引起的甲肝流行潜伏期多比较短暂,且病情较重,此外,苍蝇和蟑螂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媒介。
水源传播
水源传播是引起甲肝暴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甲肝暴发流行多发生于暴雨和雨季之后,患者的粪便、唾液、呕吐物等排泄物因雨水的冲刷污染来周围环境,尤其是水源。在卫生条件比较差的农村,由于无自来水设施,人们多引用井水、河水或沟塘水,当身体抵抗力减弱又饮用被污染的水后,极易引起感染,并出现暴发流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