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2
长期临床预后风险与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然而,有没有一种量化的、更加便于操作的方法是临床医生能准确地判断病情推测预后呢?
为此,美国学者研究证实:定量肝功能检测(QLFTs)可独立预测长期的临床预后风险,实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无创监测,咨询和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长期预后
研究者此次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定量肝功能检测(QLFTs)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并以此推测慢性乙肝的预后。同时,试图找到判断临床患者预后风险高、低的QLFTs临界值,来指导今后的临床工作。
此次研究共有227例名受试者,他们来自于参与长期抗病毒以延缓丙肝肝硬化研究(HALT C)实验的受试者,进行基线QLFTs并进行了中位数为5.5年的临床预后随访。
分别有196例和165例患者分别在24个月,48个月重复进行QLFTs。测定的指标包括咖啡因清除率(k),安替比林(AP)清除率(CL),MEGX浓度,甲硫氨酸呼气试验(MBT),乳酸清除能力(GEC),二价胆酸盐(CA)清除率和分流,以及灌注性肝质量(PHM)和SPECT。
后期出现临床症状的54例患者的基线QLFTs均明显较差(P = 0.0017 <0.0001)并伴有脾肿大(P <0.0001)。根据QLFT临界值来确定“低风险”和“高风险”临床预后患者,二者GEC风险比2.21(95%CI 1.3.78)及CA风险比 6.52(95%CI为3.6311.71)。
结合Ishak纤维化评分,血小板计数,和标准化实验室检测,QLFTs可独立预测模型预后。在系列研究中,CA Cloral或PHM “高风险”患者的临床预后风险增加近15倍。不到5%的“低风险”QLFTs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责任编辑:shmily)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