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9
肝炎肝纤维化主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B超检查结果可供参考。B超检查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增粗,肝脏表面不光滑,边缘变钝,肝脏、脾脏可增大,但肝表面尚无颗粒状,肝实质尚无结节样改变。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一Ⅲ)、Ⅳ型胶原(1V—C)、层连蛋白(LN)4项指标与肝纤维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代表纤维沉积于肝组织的量。
肝炎肝硬化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诊断。
①代偿性肝硬化:指早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A级。虽可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尚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血清白蛋白降低,但仍I>35g/L,胆红素<35txmoLiL,凝血酶原活动度多大于60%。血清ALT及AST轻度升高,AST可高于ALT,^y一谷氨酰转肽酶可轻度升高。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轻度食管静脉曲张,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
②失代偿性肝硬化:指中晚期肝硬化,一般属Child—PughB、C级。有明显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血清白蛋白<35g/L,A/G<1.0,明显黄疸,胆红素>35¨mol/L,ALT和AST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60%。患者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明显曲张或破裂出血。
根据肝脏炎症活动情况,可将肝硬化区分为
①活动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有门静脉高压症。
②静止性肝硬化
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症,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B超见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责任编辑:杰瑞)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