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8
抗病毒治疗对HBV感染的自然过程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来讲,抗病毒治疗除了有确切的抗病毒作用之外,还能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延长生存期。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α(IFNα)和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呋啶)。
(一)干扰素α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FNα治疗可以快速和持久地降低HBV复制,从而降低HCC和失代偿的发生率,延长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病人的生存期。对IFNα有持续应答的乙肝病人与无应答者相比,IFNα显著提高了有持续应答者的存活率。
(二)核苷(酸)类药物
拉米呋啶(LAM)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被认为除了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之外,还能改善肝脏组织学,减轻症状,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
但拉米呋啶易于诱发聚酶突变(YMDD)形成耐药,停药后易复发,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也未能显著提高疗效。近年来开发的核苷(酸)类新药如阿德福韦(ADV)和恩替卡韦(ETV),均可推迟耐药的发生,并且耐药发生率低于LAM。(责任编辑:杰瑞)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