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肝硬化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如长期饮酒、血吸虫病、长期严重心脏病、胆道梗阻、药物或化学毒害、营养不良、遗传性代谢缺陷、自身免疫疾病等等。但在我国最主要的还是乙型和丙型肝炎,特别是前者。
肝硬化的形成是致病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病理基础是肝小叶(肝脏的结构小单位)的组织结构发生异常重建,包括肝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在早期症状常不明显,在肝功能代偿期(简称代偿期)可有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左上腹隐痛或不适、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失代偿期(简称失代偿期)时,可出现严重腹胀、低热,并出现腹水、严重的可出现黄疸、出血、意识障碍。代偿期肝脏常肿大(也有明显缩小的),表面平滑,中等硬度,常有脾肿大,并可出蜘蛛痣和肝掌。失代偿期面色灰暗,色素沉着,面部和颈部手臂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蜘蛛痣,肝脏坚硬,表面可及结节。部分病人出现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腹壁静脉曲张。
血常规化验血小板、白细胞明显减少。肝功能化验白蛋白降低,球蛋白或蛋白电泳检测r球蛋白升高。B超探查肝脏光点增多增粗,不均匀,血管网络显示不清,肝形缩小变形,门静脉及脾静脉增宽。CT及磁共振(NMR)有助诊断,X光食道钡餐透视可发现静脉曲张。
来源:战胜乙肝网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