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乙肝歧视?怎样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问题?专家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只有大众对乙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是正确的对待乙肝患者。
专家表示,乙肝患者“被歧视”,不如说乙肝“被误解”。而这些错误的认识妨碍了乙肝病毒携带者及乙肝患者的入学、就业和正常的社会生活,也引发了公众对乙肝长期以来的恐慌。专家指出:其实正常的交往是不会导致传染的,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乙肝患者,消除乙肝歧视。
怎样看待乙肝歧视?怎样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问题?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3大途径。“一般日常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是很多专家常用的答案。虽然简单明了,但不足以改变公众对于乙肝认识的思维定式。他们需要的是有理有据的分析和解释。
因为乙肝病毒传播依赖于病毒表面覆盖的蛋白包膜,而强酸性的胃酸将溶解这层保护膜,从而使病毒失去传染性。这就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从事餐饮工作的理论基础。专家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日常接触不会导致病毒传播?因为病毒传播的前提是一定的病毒载量及新鲜的破口。其中,新鲜的破口通常是指止血小于30秒。而30秒后,血管通常就会自动收缩闭合、血液凝固,病毒将无孔可入。在共同进餐过程中,即便筷子上沾有病毒,经过唾液、菜料等稀释,浓度下降,也不具有危害性。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够正确的认识乙肝,并且正确的对待乙肝患者,并且患者一定要做到积极治疗,在此祝愿所有乙肝患者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
患有乙肝疾病的患者不能吃的食物有哪些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