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自感染病毒至发病大约1个月时间。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起发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尿呈褐色,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受病人的粪便、尿、呕吐物污染的食物、食具、水源就可引起传播;食品从业人员受感染也可引起传播;养殖于受粪便污染水中的贝类(牡蛎、蛤)可导致爆发流行;下水道畅通不良,拥挤和不卫生的环境可促使病毒传播。
凡是未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均是易感者,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叶医生指出,甲型肝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预防甲肝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关,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
◆搞好饮水卫生
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公斤水加漂粉精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精用量。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
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