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肝硬化

首页 > 肝病科 > 肝硬化 > 介绍 > 正文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是什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发布时间:2012-11-16  来源:养生  围观:次

字号:T|T

【导语】肝硬化(hepatic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是什么?

腹膜淋巴孔有主动物质吸收功能,淋巴孔受一氧化碳调控,能促进腹水引流,二参泽术汤和丹参桃芎汤均有肝硬化腹水的腹膜淋巴孔调控作用,尤以二参泽术汤更为有效。

腹水治疗颇为棘手,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由徐坚主持的课题组从2000年开始,在浙江大学细胞生物学和组织工程学研究所、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有关专家的协作下,开始研究中药对肝硬化腹水淋巴孔的调控作用。研?a href=http://www.6681.com/ranqun/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苯?⒘烁斡不?顾?亩?锬P停?⒋?5种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中,筛选组成二参泽术汤和丹参桃芎汤进行动物实验。该研究首次假设并证实腹膜淋巴孔的孔径、开放数目、分布密度可以被调控,这种调控作用直接与肝硬化腹水的回收有关。

研究显示,腹膜淋巴孔有主动物质吸收功能。凭借淋巴孔,使腹膜腔与脉管系沟通,形成腹水转归的直接通路。淋巴孔受一氧化氮调控,能促进腹水引流。这一研究结果填补了解剖学和生理学在该项研究中的空白。

研究发现,两组中药能使腹膜淋巴孔的孔径、开放数目、分布密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导致腹水被腹膜淋巴孔吸收,达到消除腹水的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肝硬化腹水经淋巴孔的转归和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机制。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