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主要经血传播,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而且,受血次数越多,感染率越高;丙肝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HCV RNA)可能阳性,这说明性接触可能传播,但几率较低;宫内感染,产时及生后感染以及感染母亲带病毒的唾液也有可能是母婴传播的传染途径。
卫生部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与2006年相比,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中,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上升了3.55%和6.96%,其中丙型肝炎病例数上升了30.01%,梅毒病例数上升了24.09%。
人们都知道病从口入,但实际上“病从血入”的危害也很严重。丙型肝炎就是主要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引起的感染。据不完全统计,丙肝病毒感染者全世界约有1.7~2亿, 我国约有3700万。由于我国目前在献血人员筛查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种医源性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不断出现。所以,如何防治丙肝病毒感染至今仍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
丙肝主要经血传播,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血制品等都可能引起丙肝。而且,受血次数越多,感染率越高;丙肝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丙肝病毒的核糖核酸(HCV RNA)可能阳性,这说明性接触可能传播,但几率较低;宫内感染,产时及生后感染以及感染母亲带病毒的唾液也有可能是母婴传播的传染途径。目前尚缺乏消化道传播丙肝的证据。患者的粪便一般无传染性。
(责任编辑:HX)
更多肝病专题推荐文章
脂肪肝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脂肪肝 多数是吃喝惹的
肝癌治疗的三大趋势
什么是肝癌过度治疗?
健脾疏肝法治疗脂肪肝
消灭脂肪肝入手点
预防脂肪肝有途径
5条习惯甩走脂肪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