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疾病专题

乙肝

首页 > 肝病科 > 乙肝 > 治疗 > 正文

治疗乙肝常见药物有哪些?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1日

来源:放心医苑网20140804

乙肝,是种严重的肝疾病,这种病经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例如,使患者做什么事情都没心情,没力气去做,而且还影响人的食欲,使人的食欲下降,这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瘦。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治疗乙肝的药物,药物及其作用如下:

①干扰素(IFN):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种属特异性及受性依赖性。αIFN的常用剂量为3~5MU/次,每周3次,疗程4~6个月。也可采用3~5MU/d,1次/d,1个月后改为每周3次,疗程同上。可酌情应用1~2个疗程。较小剂量(如1Mu/次)达不到治疗效果,更大剂量(如>10MU/次),易出现不良反应,对治疗不能耐受的病例增加。

适当延长疗程可以减少反跳。治疗后约有40%的病人可获得持久治疗反应,即HBV DNA(斑点杂交法)消失,HBeAg转阴,ALT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大部分病人抗HBe转阳,随访1年,仍保持稳定不变。经αIFN治疗后HBsAg转阴病人约占10%左右,一般发生在治疗中或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持久治疗效应病人在治疗结束后一年,肝活检显示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获持久治疗效应的病人,约有20%~30 %可复发,复发者多数为治疗不够充分,如重复治疗,一般仍有良好反应。

②单磷酸阿糖腺苷(Ara AMP):能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用法:每日10mg/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6天后减半量,疗程1个月。停药后易复发。

③阿昔洛韦(ACV):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剂量为每日15mg/kg,静脉滴注,30天为1疗程,根据情况可重复疗程。

④其他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为胞嘧啶核苷类似物,抑制病毒反转录酶,动物实验显示对鸭、土拨鼠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成人用量为每日100mg,口服,经1~2个月治疗后多数病人HBV DNA可转阴,ALT也随之下降但停止治疗后易反跳。泛昔洛韦(Famciclovir)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经欧洲、澳大利亚多中心研究,认为抗HBV复制效果与3TC相似。

⑤利巴韦林(Ribavirin):为单磷酸肌苷(IMP)脱氢酶抑制剂,抑制IMP,从而阻止病毒核酸合成。与α-IFN合用治疗丙型肝炎可增强疗效。也可单独用于IFN有抗药性病例。成人剂量10~15mg/(kg d),肌注或静脉滴注或0.8~1.2g/d,分次口服,疗程3~6个月。个别病人用药后发生轻度溶血性贫血,适当减量可恢复,个别有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无需停药。

⑥膦甲酸钠(PFA):为焦磷酸类似物,当病毒RNA或DNA合成时,作用于反转录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成人应用60mg/(kg d),缓慢滴注,可用2~3周。可引起多系统不良反应,肾功能不足需减量用药。

⑦苦味叶下珠:属大戟科油柑属中药,味苦、性凉,对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抗HBV效能,实验结果差异较大,此类药有600多种,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可能效果也不同。有报告广西产叶下珠加环丙沙星可增强抗病毒作用。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从而缓解炎症活动性,对整合病毒无作用,对肝细胞核内HBV的超螺旋共HBeAg、HBV D

以上就是我要给大家说的治疗乙肝的药物及药物的作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患病程度对应用药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如果用药不慎,也许会加重病情,使病情经一部恶化,望大家注意。还有,平时多注意休息。 以上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大家恢复身体健康,我祝福大家。(责任编辑:辛楠)

更多乙肝问题,请点击→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 常占杰

    常占杰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乙肝,肝炎,肝病
  • 薛惠明

    薛惠明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肝癌
  • 胡义扬

    胡义扬

    主任医师擅长:肝炎,肝硬化,脂肪肝
  • 刘平

    刘平

    主任医师擅长:肝硬化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57年由上海第一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

    西南医院坐落于两江环抱、山水相依的重庆市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
  •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

    新桥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对地方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