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中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计有乙肝患者 2,000 万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9,300 万人。近年来,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状态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但尚缺乏科学衡量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权威数据和研究。在此背景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cfhpc)作为全国肝炎防治的最权威机构,牵头组织了 “ 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 ” 项目,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今日,在第二个世界肝炎日前夕,“中国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在京公布。
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正在或曾经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99%的患者认为“初治药物选择一定要慎重”,94%的患者认为“初治时的药物选择也应考虑整体治疗费用”,87%的患者认为“初治时要尽量选择抗病毒能力强、耐药率低的药物”,85%的患者认为“初治时的药物选择可能会影响长期疗效”。
正在或曾经采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生活质量指数高于平均值的患者,对耐药原因的认知虽略好于总体,但对“病人依从性不好,服用药物不规律”、“使用的药物抗病毒能力较弱”、“使用耐药发生率高的药物”等主要耐药原因的认识均未过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终身教授翁心华介绍说:“治疗观念会影响乙肝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由于担心耐药问题,不敢使用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本调研结果也说明,患者对耐药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事实上,影响耐药主要有两大因素: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以及药物抵御耐药的基因屏障高低。核苷初治的患者,选择抑制病毒复制能力强且具有高基因屏障的药物,可最大限度地预防耐药的发生。”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