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要长期,最忌早停药
2010年最新出版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HBV DNA水平超过10的四次方拷贝/ml和(或)血清ALT水平超过正常值上限的乙肝患者都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此外,肝活检显示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的患者,也应该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
减少肝硬化、肝癌,延长生命,提高生活品质是乙肝治疗的终极目标。众所周知,乙肝病毒很难被彻底消灭。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都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短期治疗(≤1年)停药后,患者的HBV DNA水平可能会出现大幅度反弹,导致乙肝复发。乙肝抗病毒最忌讳早停药,擅自停药或换药很可能会造成病情恶化,最终造成疗效不佳,加重疾病进展。因此,大家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做到长期用药、规范用药。
选药时遵循“三少”原则
乙肝口服抗病毒需要长期治疗,选药要遵循“三少”原则:肝硬化、肝癌少;不良反应少和花费少。乙肝患者应和医生进行充分沟通,综合考虑疗效、安全和费用这三方面的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抗病毒药物。
疗效
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要看它是否能够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目前的4大类口服抗病毒药物在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e抗原转阴上的效果都不错,但只有拉米夫定有超过10年的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临床数据。研究发现通过拉米夫定3年治疗能够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近一半以上;拉米夫定10年随访数据发现:75%的患者达到组织学改善,其中18.8%患者的肝纤维化被完全逆转。大家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一定要看长期的治疗效果,选择疗效好的药物并坚持长期治疗。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