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为常见的传染性肝病,全球有3.5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该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数的8%-10%(约1.4亿人)。乙肝病毒感染有聚集的现象,因此乙肝传染的预防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
???
???????? ???????? ??????? ???E????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乙肝患者的血液及体液均具有传染性,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经常在一起吃饭、生活,就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家中成员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他盥洗用品要分开。当口腔发生糜烂、溃疡或消化道粘膜有炎症或破损,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食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食品后,乙肝病毒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感染。因此,当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
●防止传染的措施为:
1.接种乙肝疫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特别是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b)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使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ml,肌注)一针联合乙肝疫苗三针免疫接种.HBIG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与第一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但注射部位要分开,严禁将HBIG与乙肝疫苗放在同一注射器内注射.阳性的孕妇当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特别重要。
2. 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搞性乱
3.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4. 不接触未经严格检验的血液或血制品
5. 注射时坚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不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具进行诊疗
●新生儿防止传染的措施:
1.产前产后全程干预阻断母婴传播
妊娠妇女乙肝病毒携带者生育时有可能将病毒传给子女,而且感染率很高、可达30%至90%,尤其是两对半“大三阳”的女性,如不加以预防,其子女感染率可达90%以上。我国每年约有20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而在出生时携带乙肝病毒。常规的预防手段是婴儿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但这种方法只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70%,而对子宫内感染乙肝病毒的新生儿无效。如果实施产前产后主被动联合免疫进行全程干预,能使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的阻断率增至90%以上,这是目前最好的免疫保护措施。具体方法如下:孕妇产前(孕期28周)起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400IU,每4周一次直至临产,至少3次。新生儿出生16小时内肌内注射HBIG100或200IU,2周时再肌内注射1次,满月接种酵母重组乙肝基因疫苗5μg,此后2月龄及7月龄重复接种共3次(即1、2、7程序)。
2.孕妇分娩后的喂奶问题
对于两对半“大三阳”孕妇应谨慎哺乳,不能直接用嘴喂食或亲吻,因为其乳汁及唾液中含有乙肝病毒颗粒,对婴儿有一定的传染性;对高危婴儿的喂奶要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确属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
● 注射乙肝疫苗后还用预防乙肝吗?
注射疫苗后能否预防乙肝,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产生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认为,血清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时才能预防乙肝。约有30%的人注射乙肝疫苗1个月后出现抗体,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时,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仍须注意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我国是个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发病数位居法定管理传染病的首位,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发生,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编辑:韩枫)
关注乙肝,等于关注肝病的健康。的肝硬化栏目带您了解乙肝常识,乙肝病因,中医治乙肝,乙肝症状,乙肝用药,乙肝保健的方方面面。想了解更多乙肝的相关文章,请点击返回乙肝栏目。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