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1亿2千万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人群(乙肝携带者),不少乙肝携带者的病毒来自母婴垂直传播(母亲传给孩子)。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阻断母婴间的乙肝病毒传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认识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最外层为外壳蛋白,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中心为核壳体,为病毒的核心,其中含核心抗原(hbcag)、病毒dna以及e抗原(hbeag)等。hbsag、抗-hbc、hbeag三项阳性,或hbv-dna阳性,表明病毒复制快,传播性强。病毒存在于病人血液、月经、阴道分泌物、唾液、泪液、尿、汗、乳汁等。
母婴乙肝传播途径
母婴乙肝传播途径包括:(1)通过胎盘引起的感染率约占10%左右;(2)通过产道感染,乙肝阳性的产妇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羊水、血、阴道分泌物而引起感染;(3)通过母乳喂养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也是值得注意的母婴间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hbeag阳性、hbsag阳性、抗-hbc阳性进行母乳喂养,可能使婴儿受乙肝病毒感染,但引起感染还需有一定的环境,就是在消化道有炎症水肿,或粘膜破损时,母乳中的乙肝病毒可进入毛细血管再进入血循环而引起感染。虽然母乳喂养能引起乙肝病毒的传播,但疫苗接种及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可有效阻断传播。即使是乙肝阳性的母亲,婴儿出生后注抗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母乳喂养,对其子女的传染性也明显降低。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含有抗病物质,在加强免疫的条件下进行母乳喂养应该是利大于弊。
如何阻断母婴传播
注射乙肝疫苗接种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阻断母婴间的传播。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一般的免疫球蛋白不同,它是专门针对乙肝病毒的,它可以在血液、细胞外液或粘膜表面与侵人体内的乙肝病毒起中和作用,并逐渐清除病毒,但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进入肝细胞,只能在病毒进入肝细胞之前与病毒中和,所以注射的时间很重要,应在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注射,越早注射越好。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母亲,婴儿应在出生后6小时内及1个月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μg,并在2、3、6个月接种20-20-20μg疫苗。除了加强免疫接种外,应注意在分娩时及产后喂哺时对婴儿的护理,避免损伤口腔、咽、气管、食管、胃粘膜等,以免阴道分泌物、血、母乳中的乙肝病毒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而引起感染。
相关阅读
热门点击